Public Open Space
大甲鐵砧山地質公園
景觀改造暨周邊環境整合計畫
年份:2025
地點:台中市
內容:競圖設計-整體發展策略 / 整體規劃 / 景觀設計
顧問:建築-從缺聯合建築師
水利-昱盛工程顧問公司
生態-歐溪珀生態顧問有限公司
行銷-TC TIME WALK
鐵砧山位於台中沿海地帶,由河流長期沖刷與礫石沈積後擠壓抬升而成,屬於具有紅土臺地特色的礫岩紅土地質景觀。
這座地層特殊的淺山距離大甲火車站僅十分鐘車程,是大安溪最靠近河口的棲地。
它不僅是大甲人的後花園,同時也是連結大安溪河岸遊憩的重要中繼站。
上了山,向西可遠眺台灣海峽與大甲鎮;向北與火炎山遙望對峙;向南則可俯瞰層層分明的河階地形,地貌景觀多變,視野遼闊。
儘管鐵砧山擁有豐富的自然地貌與文化資源,但來訪者多為在地里民,活動型態也以日常休憩為主,
使得鐵砧山的特色與價值,僅停留於匆匆一瞥的風景印象。
因此,團隊透過梳理鐵砧山的地景脈絡與自然特徵,規劃出四條主題體驗路線:紅土之森、海線名山、洪荒造地及川鑿大地。
路線設計兼具半日與整日遊程的彈性,引導遊客深入探索地形、地質與文化交織的場域,讓鐵砧山的特色「被看見」、「被體驗」及「被互動」,
為大甲注入嶄新的自然體驗與地方經濟動能。同時透過質量與量化多準則評估法(MEQQD),排定空間改造的優先順序與策略。
在整體設計策略上,以夯土工法展現鐵砧山的紅土地質特色,並可統一場域語彙與環境色系,進一步強化園區的整體辨識度。
同時規劃入口空間與意象、服務中心、紀念品商店、辦公空間、各節點的體驗空間及觀景平台,讓鐵砧山成為一座兼顧休閒與教育的體驗園區。
讓在地人願意天天造訪,外地人也會一來再來,使當地、遊客與自然之間相互尊重、共好共生,實現永續的觀光發展。